讓元大原油正2(00672L)下市的五大原因

2020年應該會是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個年份,不論是股債或原物料都遭遇了非常劇烈的空頭與多頭,波動率極端式飆高,原油價格也一度跌到零甚至負數,這些都是我們歷史上不曾看過的。

以下整理五大讓這檔ETF下市的因素,裡面包含有市場面、ETF操作面與制度面的因素,相信未來仍有可能會發揮以下這些問題,投資於原物料或槓桿ETF的投資朋友必須要知道不利的點。

基本面因素:COVID-19疫情導致原油需求瞬間凍結

相信大家對於2020年初的COVID-19記憶猶新,對於生在台灣的大家來說,感覺好像是SARS再現,而歐美國家卻是第一次面臨大規模傳染病的肆虐,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產生無比的恐懼,所以原油現貨完全銷售不出去,間接導致原油的儲藏設施儲備能量不足,儲藏原油的成本變得非常高,陸地上的儲存量能不足,油商只好租專門裝原油的散裝船Tanker來暫時儲存,部分原油乾脆直接跳樓大拍賣,所以原油大跌到接近零的水準。

All Eyes on Cushing as Oil Market in Shambles

制度管理因素:管控ETF額度使得籌碼供不應求

原油價格在大幅崩跌前的一段時間,曾經做了一段時間的大箱型區間的波動,上檔在65元,下檔在50元,只要靠近箱型下緣50元就買進,靠近箱頂就賣出,散戶在這邊有嘗到甜頭,畢竟人性是喜歡低買高賣的,要叫所有人都追高殺低我相信非常難,所以ETF買盤就會在大跌的時候特別洶湧。

而在箱型區間底部50元跌破後,全市場曾經買過原油或不曾買過原油ETF的全部進場了,不斷的大幅加碼ETF,這時候負責ETF造市的證券自營商的ETF全部都賣出去以維持價格的公正,意思就是要把市價向下靠近淨值NAV,另一邊證券自營商也會跟投信進行初級市場的申購,申購下來馬上就將ETF在市場上賣出,但永遠填不滿市場的胃口。

這時候出現了發行額度的上限,投信機構必須向主管機關申請ETF的可發行額度,主管機關有金管會證期局與中央銀行,因為這個ETF的持有成分與美元有關係,所以就會卡到中央銀行,

槓桿ETF的每日調整摩擦損

槓桿與反向型的ETF都必須進行每日的調整,假設受益單位數不變下,大漲的時候就要進場買,大跌的時候進場賣,進行追高殺低的操作,讓長期都會有所謂的摩擦損,這些成本當然是ETF的受益人要承擔了。

而原油在波動最劇烈的時期,每日漲跌超過10%的次數相當多,所以ETF的基金經理人被迫要進行相當大比例的追高殺低,導致ETF淨值快速的減損。

原油正價差長期持有成本

投信ETF經理人必須在每月固定的時間進行輕原油期貨的轉倉,多單轉倉的時候正價差會減損淨值,例如相同資產規模下,目前持有100口原油期貨,但因為遠月的價格比近月來得高,在資產規模相同的狀況下,轉倉至下月的口數一定是低於100口,以代表的原油桶數來說,確實是下降了,當下是不會有淨值的減損,但是在未來原油上漲時,口數卻沒之間的多,相對來說就是會漲不夠多。

原油價格在2020年3月時,近遠月價差的百分比來到20%,意思就是這個月持有100口,下個月則會持有80口,第三個月則會持有64口,未來價格彈升的時候,當然沒辦法漲回之前的價格了。

投信ETF經理人未依指數編製規則系統化轉倉

因為主管機關有一個淨值低於2元就要下市的規定,但淨值在三四月之間減損非常多,非常靠近這個價格,如果下市則會讓元大投信少了這個金雞母,所以基金經理人能拖就拖,所以把持有的原油期貨月份換到更遠月的契約,以減少大量波動的風險,還記得前面一段所講的大幅正價差的損失嗎?這時候就代表所有受益人直接認了這個正價差損失,買進的口數甚至不到兩倍,所以當時大家笑稱為原油正1.5。

最後原油快速反彈,而遠月契約並沒有彈升太多,最後產生下跌跟好跟滿,上漲就不動的情形。

理論上一個嚴謹的衍生性商品操作,是必須有一個系統化的轉倉邏輯,大家可以自己查找Bloomberg編制的相關指數,都會有明訂哪天要轉多少比例的期貨口數。


金融市場總是戲弄人

在經歷12個月後的近期,原油回復到疫情前水位,但砍在最低點的投資人卻回不來了,就算在底部有加碼買進的投資人也賺不到原油期貨名目出現的報酬率,遠月正價差導致實質報酬率跟不上,希望這次拆解幾個面向的分析可以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想法,在未來碰到類似事件式的行情時,請再回來看一次這篇文章,可能不會讓你賺大錢,但是最少可以讓大家知道可能會賠在哪裡!